AI有多恐怖?
恐怖片大行其道之季到了。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观看恐怖片,前往鬼屋等进行自我吓唬式娱乐。受控的“妖魔鬼怪”可能很有趣,但无法控制的事情可能真的很恐怖。例如,对某些人而言,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是场噩梦。对其他人而言,AI等让他们毛骨悚然。一想到AI行为超出预期,便会让人不寒而栗(我们都看过《终结者》的结局,对吧?),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?
无论您对这类恐怖片怎么看,事实是,AI一直存在,没什么好担心。我们将揭穿一些最热门的神话,正是这些神话让人们对AI感到不安。了解真相后,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,因为根本没有什么赛隆人(美国科幻剧《太空堡垒卡拉狄加》里的机器人大反派)密谋毁灭世界。
电影是娱乐,不是现实
我们看电影是为了娱乐,但有时电影情节太扎心了,曾几何时,您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生活、梦想或是恐惧的真实写照?想想《终结者》、《银翼杀手》、《2001太空漫游》和《黑客帝国》,这些电影都有什么共同点呢?它们都刻画的是AI接管世界的未来文明。
大部分AI神话都是被电影夸大其辞的结果:
- AI将接管世界
- AI将统治人类
- AI将变得像人类一样有知觉、会思考
- AI将进化到人类无法控制的高级水平
在这类电影中,世界往往是一个反乌托邦社会。城市一片废墟,机器四处横行霸道,而人类却在荒凉的远方瑟瑟发抖。这类电影的故事情节都包含一个共同的主题;为了帮助人类而设计的AI系统和机器人在某一时刻突然有了知觉,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。这些机器人团结在一起发起反击,决定以自己的形象重塑世界,而人类只剩下少数坚定的勇士为我们拯救世界。在电影中,尽管为数不多的、非主流勇士往往赢得最终胜利,为人类夺回世界,但这已经足以在一些观众心中埋下对未来不安的种子。
好在电影只是善于虚构。首先,我们不妨退一步,记住我们还处于AI发展的早期阶段。人类的思维非常复杂,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AI程序和机器人能够自己思考,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。
AI革命尚未成功,AI仍需努力
让我们揭穿真相。训练AI算法的数据生命周期包括以下阶段:
- 根据终端应用程序用途获取训练数据;
- 标注数据;
- 将标注数据输入模型;
- 确认模型按预期运行;
- 重新开始周期。
机器学习的厉害之处在于,只要为它提供足够的数据,它就可以识别新数据并与之交互,这些新数据就是之前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的变体。如果遇到从未被训练过的场景,模型就不会采取行动。例如,如果您训练AI模型识别照片中的食物图像,那么即使您发出作曲指令,它也不会神奇到能够写出一首交响乐。将此扩展到AI机器人接管世界的设想,您首先必须为它提供正确的训练数据,涵盖它学习接管世界的所有可能场景。因为没有人希望AI机器人接管世界,AI也就不会受到这样的训练。
此外,人类的大脑并没有统一的思维方式。但机器人的思维方式却始终如一,它由人类训练如何思考(或者更准确地说,是如何操作)。机器人无法产生新的想法——它们只是缺乏不同类别的训练数据,无法发展感知能力或人类水平的智能。有人可能会争辩说,终结者机器人之所以成功接管世界,是因为它们被训练成军事机器。此话不假,但别忘了,终结者找到莎拉·康纳并杀死任何同名的人是多么困难。(注:莎拉·康纳是电影《终结者》系列中的主要角色,是未来人类抵抗组织首领约翰·康纳的生母。)终结者AI系统既不具备相应的技能程序,也未受过足够的数据训练,无法一下子就认对人。人类却不会犯这样的错误。和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一样,电影中的机器人也有缺陷和局限性。终结者没能完成他唯一的任务,要是他能完成,电影可能5分钟就结束了。
电影擅于虚构,但为了安全起见,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创立了一家名为Neuralink的公司,专门防止任何《终结者》/《银翼杀手》式的机器人接管世界。
在这个恐怖片大行其道的假日季,尽管放心,电影中的场景毕竟只是特效,而许多惊人的特效都是利用AI制作的。请阅读我们的文章《愿原力与你同在:电影魔术背后的AI》,了解究竟怎样利用AI制作电影特效。AI只是一种工具,我们可以借以提高生活质量,简化生活方式。所以,如果我们物尽其用,便能坐享其成。
请继续关注,我们将揭穿更多神话,向您展示AI的厉害之处!
澳鹏为各AI应用提供全流程的数据支持,助您快速部署高质量的AI应用。